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总结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时间:2024-01-04 17:02:15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汇编9篇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汇编9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1

在这一学期中自己承当了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自己尽职尽责。依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时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协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规范,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平安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协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保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溢思辩色彩,充溢生机活力。它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一、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起探究学习主题,不时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沛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多样化的情境式扮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扮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扮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扮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沛参与、积极表示,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与活动相结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突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身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时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干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干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2

本学期,根据新的教学要求,我的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学会做人的宗旨,从学生的品德形成,社会认识的需要出发,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和法制教育,历史和地理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环境教育隔为一体,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爱国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当做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3

这个学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社会常识、科技知识方面的知识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一些社会问题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将这学期的工 ……此处隐藏5453个字……,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8

一、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加强行为品质的培养。

品德与社会是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在课堂中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真善美,学会辩别社会中的事物,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础上,对自己言行举止进行自查,自矫,自训,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督促自己的好习惯,时间久了良好的品质就逐渐形成。

二、创新使用教材,让品社课真正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引子,它只是告诉教师本节课的知识范围在哪,真正的教材是在社会中,在教师的脑子里。在品社课堂上,我从不照书讲书,因为学生们在课前对于书中的内容基本上已了解和掌握,所以课堂上的我都是领着孩子找寻生活中的学问,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事,了解身边的人,懂得怎么去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人与事。这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所以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聚精会神,听得入迷。由此一来,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学会适应社会,学会生活的能力。

三、创新使用学习笔记,让学把做作业当成心爱的小画本。

学生作业一直成为教师们的难心点:学生不爱写作业、作业收不上来、作业乱写乱涂……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也遇到过,本学期我在实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作业改革,学生作业形式仿照手抄报,学生可以自己确立作业的内容、形式、版式、边框样式等,总之我把作业权全部交给了学生,学生反而做得更认真,交作业时都是一幅幅精美小报,学生爱写老师也爱阅。

总之,本学期的品社教学工作收获了难得的经验,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会沿着这扎实的创新的脚步,收获更崭新的成绩。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9

本学期,我担任了五年级五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我和我的学生都收获不少。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和教学目标。

本学科开设的目的我想应该是,让学生们明白,从他们出生就是一个社会人,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的道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一个具有爱心,责任心,以及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在这本教材中,融合和了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等很多百科的知识。比如,我们为什么叫"炎黄子孙"。讲了炎帝和黄帝的历史和功绩,使我和我的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更因为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根"!

在教学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了我们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造纸术的流程甚至是在当时卖纸的价钱。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节课。

二、让品德课回归生活,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

在课程中,我们还学到了抗日战争。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将近出生在21世纪,所以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并没有我们这代人了解的更加透彻和深刻。所以在给学生们讲清楚抗日战争的故事后,再结合电视剧《李小龙传奇》开展了讨论。讨论李小龙为什么要学武术,为什么要在战胜对手后大声的说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这些话。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平等又而激烈的讨论。丛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了国家的强大,我们才能够跟好的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这节课后同学们都被李小龙的这种爱国精神震撼了,都表示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争取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为孩子们将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做人的原则等等。使他们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丛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的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析辨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辨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汇编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